Learn In Public 摘要

source: https://www.swyx.io/learn-in-public/

  • a habit of creating learning exhaust
    • Write blogs and tutorials and cheatsheets.
    • Speak at meetups and conferences.
    • Ask and answer things on Stackoverflow or Reddit.
      • Avoid the walled gardens like Slack and Discord, they’re not public.
    • Make Youtube videos or Twitch streams.
    • Start a newsletter.
    • Draw cartoons (people loooove cartoons!)
  • Whatever your thing is, make the thing you wish you had found when you were learning.
  • Don’t judge your results by “claps” or retweets or stars or upvotes
  • Oh you think you’re done? Don’t stop there:
    • Enjoyed a coding video? Reach out to the speaker/instructor and thank them, and ask questions.
    • Make PR’s to libraries you use.
    • Make your own libraries no one will ever use.
    • Clone stuff you like, from scratch, to see how they work.
    • Teach workshops.
    • Go to conferences and summarize what you learned.
  • The subheading under this rule would be: Try your best to be right, but don’t worry when you’re wrong.
    • People think you suck? Good. You agree. Ask them to explain, in detail, why you suck
    • You want to just feel good or you want to be good?
      • Then go away and prove them wrong. Of course, if they get abusive block them.
  • At some point you’ll get some support behind you. People notice genuine learners. They’ll want to help you.
    • Don’t tell them, but they just became your mentors.
    • This is very important: Pick up what they put down
    • Because you learn in public. By teaching you, they teach many.

(译文) 一秒钟内整理数字生活的系统 by claude

The PARA Method: The Simple System for Organizing Your Digital Life in Seconds
https://fortelabs.com/blog/para

想象一下完美的组织系统。一个系统会告诉你如何确切地把生活中的每一件信息-每份文件、笔记、日程、大纲和研究的碎片-放在哪里,以及之后如何轻松地找到它们。

这样的系统需要非常简单易用,也非常容易维护。毕竟,只有最简单、最轻松的习惯能长期坚持。

它需要灵活适应你在不同人生阶段的需求,同时也需要全面,这样你可以在存储信息的各个地方使用它,比如你的电脑文件系统、云存储平台(如Dropbox或谷歌云端硬盘)或者数字笔记应用。

但是最重要的是,理想的组织系统能够直接带来工作和生活中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它会极大地加速你完成最重要的项目和实现目标。

换句话说, 组织你的生活的最佳系统,是可操作的

它不会给你制造更多障碍,不会推迟那些能带来进步的行动,而是让这些行动更接近和更容易开始与完成。

通过十多年的个人实践、指导数千学生以及辅导世界级专业人士,我已经制定出这样的系统。

它被称为PARA - 一个简单、全面的且极其灵活的系统,可以组织任何类型的数字信息,跨任何平台。

我向你保证,它不仅能把你的生活井井有条,还能让你掌握一套工具,巧妙地掌控信息流,以实现你设想的一切。

Read more

关于笔记的一些思考

  • Random Notes (漫游笔记) 的技术原理是用新视角去审视旧想法,和自己以前的想法不期而遇的感觉非常奇妙。总体来说人是会不断进步的,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去重温自己某个时刻的想法,可能以前的一些疑惑现在已经没有了,也可能对某个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路,这是促使想法迭代的一种方法。

  • 想要做到想法的自然迭代,必要的条件是可以马上回到过去的某个时刻,而且那个时刻的上下文没有丢失,如果上下文丢失意味着已经看不懂以前的笔记了,自然也就没有了迭代的可能性。

  • 卡片盒笔记法要求用完整的句子精要简述想法,笔记之间的连接则补充了上下文,为想法迭代创造了有利条件。

  • 写永久笔记时,应该假设读者对文本背后的思想,原文背景一无所知,只具备相关的领域知识。这里的读者其实也包括未来的自己,我们写下永久笔记后,很快就会将其的上下文遗忘,就想从没有见过该笔记的其他读者一样。

  • 我们应该寻找与我们观点相反的论点或者事实来挑战我们的既有思维,但是受「确认偏差」的影响,我们会不经意的忽略这些信息,那些和我们观点一致的信息有很大吸引力,因为这些信息可以证明自己很博学。解决 「确认偏差」的方法:把寻找证实性信息变为收集所有信息,不需要关注这些信息支持的具体观点。

  • 我们使用卡片盒笔记法,对习惯最重要的转变是将注意力从个别项目的预设立场变成思考笔记之间的开放性联系。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轻松找出与预设观点相悖的信息。当这些信息改变我们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时,我们会感到相当兴奋,从而慢慢喜欢上这种感觉。

  • 在实践卡片笔记法的过程中,会遇上一整天都没写一张卡片的时候,而有的时候则一天写十多张卡片。限制每天写笔记的数量可以让写卡片盒笔记的过程更加轻松,避免了过于放松的状态,也避免了过于紧绷的状态,有利于我们保持良好的状态。另一个好处则是让你选择笔记内容时更加挑剔,有利于提高笔记的质量。

  • 你可以将目标设置为每天写3条笔记,或者每年出一本书,仍然可以在合理的时间内积累大量的想法。

  • 卡片笔记法属于自下而上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有个问题,就是无法把握发散的度。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卢曼提出的办法是仔细思考笔记之间的联系,写笔记时参考文献笔记和自己以前写的笔记,定期自上而下制作索引卡片,这些做法的目的是避免想法过于太发散。

  • 思维需要发散,但是领域需要聚焦,我们在自己的专业,财务等领域是需要不断精进的,这两个方面似乎是矛盾的。有人建议使用分类法,把关注的领域分类,在日常工作学习中不断完善,但这种方法很容易回到资料归档的老路。

  • 最近的研究发现可以使用 P.A.R.A. 来组织顶层结构,统领需要精进的领域,在具体想法的记录上则继续使用卡片笔记法。这种方法使用 P.A.R.A. 不断推动自己在关注领域的取得进展,又能在关键的思考上使用卡片笔记法,自用一段时间感觉不错。

  • 关于笔记管理存在几个误区
    a) 笔记软件/博客系统,我先后使用过 EverNote,WizNote,VNote,CSDN blog,Google blogspot, WordPress
    b) 笔记格式,我先后使用过 txt, orgmode, markdown 其实这些都不是关键,除了折腾还是折腾。以前我常说一个段子,你以为你在写博客,其实你在折腾 Wordpress 插件
    c) 各种笔记软件,博客系统,笔记格式的切换都会带来信息丢失。信息丢失容易造成心理负担

  • 我以前认为笔记杂乱的原因是是笔记缺乏组织结构,实践结果表明良好的分类确实有一定帮助,但是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同一个地方,用同样的格式和一致的标准记录你的洞见。

  • 把笔记保存在同一个地方避免了笔记分散,迁移也比较方便。同样的格式和一致的标准则为笔记之间的联系与聚合创造了有利条件。如果笔记之间格式不一致,粒度不一致,不容易产生新的想法。另外,当我们以一致的标准写笔记时阻力是最小的,关注的是笔记的内容,形式等外在的东西则变得不再重要。

  • 新的观点、新的洞见、新的想法,是笔记系统中最有价值的东西。笔记系统应该侧重于知识的积累而不是信息的积累。

  • 闪念笔记的处理细节
    a) 造成不理想笔记系统的原因是各种不同类型的笔记 「混杂」,真正有想法有见解的笔记被淹没在一大堆无用的闪念笔记中。
    b) 闪念笔记只有你在一两天内回顾它把它转化为可以使用的笔记才能有价值。
    c) 我们每天大多数的想法没有太大意义应该被丢弃,而那些可以成为重大有意义的想法我们必须将他们识别出来。
    d) 卢曼的卡片盒里只有文献笔记和永久笔记,就是说大部分的闪念笔记实际上被丢弃了

  • 传统笔记系统的三种典型错误
    a) 把每条笔记都当成“永久笔记”,将导致好的笔记和特定项目笔记或者不那么好的笔记混杂,无法形成群聚效应
    b) 只记录特定项目相关的笔记,将导致项目期间有趣的观点或者想法信息丢失。如果使用新建项目的方法来记录,则会导致大量未完成的项目,影响我们的信心。
    c) 把所有的笔记当作闪念笔记,将导致自己陷入大量堆积的杂乱笔记中并且总是产生清理笔记的冲动
    d) 闪念笔记用于快速捕捉一瞬间的灵感,但只有你在一两天内回顾它并把它变成可以使用的(和其他笔记链接)合适的笔记才有意义

  • 现在发现没有记录基本就等于没有学习,不论记性多好都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忘记,所以不断记录,不断总结,不断分析,才能螺旋前进。在得到听了很多课程,基本上能记住的不多,最终能用上的可能还是记录下来的一些东西。某位技术大佬说:「若自己写的技术文档三个月之后乃至更长时间跨度,不能指导自己的相关工作,该文档严重不合格。该标准很靠谱,诸君可自行检验。」

未完,待续 …